1937年,平型关战役中,我军阵地被日军突破,旅长战死。营长王凤山不肯撤,冲上去与日军肉搏。这把警卫员吓够呛,赶紧强行抱着营长跳下山崖,两人命大,跳下去时落在酸枣丛里,才捡回一条命。
1937年9月,日军跟疯了似的往山西扑,想一口吞下华北这块肥肉。平型关、茹越口这些地方,成了挡住他们的关键关卡。八路军115师跟晋绥军69师203旅一块儿扛起了这副担子。9月25日那天,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气势汹汹杀过来,飞机大炮坦克全上阵,我军阵地被炸得稀巴烂,203旅旅长梁鉴堂也牺牲了。这仗打得惨,血流成河,但硬是把日军堵在了那儿,成了抗战以来头一回像样的胜利。 王凤山,山西五台人,1906年生的,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上,可他脑子活,从小就爱读书。村里人看他有出息,凑钱供他上学。他先念了高小,又考进太原国民师范,毕业后干脆投了军,进了北方军校。1927年出来后,他加入晋绥军,从小兵干起,靠着胆大心细,一步步爬到了营长。抗战爆发那会儿,他已经是203旅的营长,守着茹越口这块硬骨头。
那天日军攻得猛,旅长梁鉴堂牺牲后,部队乱了套。王凤山一看这情况,眼睛都红了。他不是那种坐后头喊口号的官儿,直接从战壕里蹦出来,带着弟兄们跟日军拼刺刀。日军人数多,武器也好,可他不管不顾,冲上去就干。那场面没法细想,反正他愣是凭着一股狠劲,跟日军硬碰硬。结果日军把他围住了,眼看着就要没命。 就在这节骨眼儿上,他的警卫员急了。这小伙子也不含糊,见势头不对,冲过去一把抱住王凤山就往崖边跑。日军子弹嗖嗖地飞,他们也没回头,抱着就跳下去了。按理说这得摔死,可老天爷开了眼,下面全是酸枣丛,扎是扎得疼,可硬是保住了命。俩人爬起来,喘着大气,身上全是血和泥,可命还在。 捡回一条命,王凤山没歇着,很快又上了战场。太原保卫战里,他带着部队跟日军死磕,指挥得有板有眼,日军拿他没办法。第二战区看他能打,提他做了暂编第45师师长。
1942年,日军又来犯,他在汾河边带着部队打游击,搞得日军头疼死了,还悬赏一万块要他的脑袋。可他不怕,照样带着弟兄们干。 1942年7月17日,日军憋足了劲儿,出动几千人加上坦克来碾他。王凤山守在汾河南岸,带着部队顶了好几波进攻。弟兄们死得差不多了,他还是不退,自己抄起步枪带着人反冲锋。结果子弹打进肚子,血流了一地,他撑着指挥到最后一口气,没了。牺牲那年,他才36岁。 王凤山死后,部下把他埋在乡宁县北坡村。他活着的时候穷得要命,死时脚上还是媳妇给换的布鞋。国民政府给他追了个陆军中将,话剧团还把他的事儿编成戏到处演。他的老家万泉县张瓮村干脆改名叫“凤山村”,村里小学也叫“凤山小学”。到现在,村里人一提他,还是满眼的敬佩。